中核岩土公司的《军工故事》

  • 发布时间:2017-01-22
  • 浏览数:114

为了大力弘扬军工精神,推进军工文化项目建设,由河北省国防科工局组织相关军工单位撰写的企业的《军工故事》出版发行,为社会大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军工、走进军工的窗口。

作为老军工企业的中核岩土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七0九勘察队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近60年。对于公司这段历史,来公司时间长、年龄较大的员工应该知道,公司几十年风风雨雨南征北战,一路走来不容易,第一次创业凝聚了老一辈无私奉献的辛勤汗水,第二次创业饱含着新一代开拓进取的苦辣酸甜。

将这个故事与老员工重温、与新员工分享,一是告诫大家勿忘老军工不怕困难、严谨工作、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二是提醒大家珍惜之不易的成果、感恩公司给大家提供的机会与舞台,三是激励大家为公司的发展再接再厉、奉献力量。

“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兴亡,人人有责”。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主人翁责任感,克服困难大家齐心协力、谋求发展大家群策群力,公司度过了进入市场后一段最艰难的岁月,以昂扬的姿态走到今天。如今,公司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大家身上都应肩负一份责任,关心公司、爱护公司、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应是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实施,为公司在核电领域继续辉煌提供了更多更大的舞台。我们有理由、有责任、也要有信心将公司经营得更好、有更好的发展。作为公司的每一个成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军工的优良传统、同心同德、开拓进取;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要坚定信心,理解和支持公司的战略方针、生产经营决策、管理措施,同时积极主动为公司的生存发展献计献策。

前进的路上不会总是风平浪静、鲜花和掌声,也会遇到各种挫则和困难。我们坚信,有你我同行,再大的风雨也能走过。

2017,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规划发展部

2017-01-20




转战南北的核工业建设者

----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心中不息的一首歌

■杨灿华

蘑菇云第一次在中国上空升腾,有核工业人的奉献和骄傲。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桥飞架南北,有核工业人的智慧和汗水。

核燃料开采、核电站建设、核废物处置,更是离不开核工业人的身影。

河北中核岩土,核工业勘察队伍的主力军,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在铀矿冶、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核电建设领域,有奋斗的酸甜苦辣、也有傲人的业绩。其发展与变迁就是我国核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经历了奋斗和拼搏,核工业人共同谱就了一曲动人的歌。

“红日照亮戈壁荒原,罗布泊托出蘑菇云彩,共和国之剑横空出世,祖国屹立五洲四海。明月辉映城镇港湾,华夏核电缤纷璀璨,高科技之光装扮大地,祖国走向辉煌年代。……”

                                               ----摘自《核工业之歌》

石家庄市世纪公园北部不足百米处有一建筑工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项目是河北中核岩土工程公司新的办公大楼。新楼建成前,人们仍在与新楼几米之隔的老楼办公。

“这已经不是一次变换办公地点了”。

循着公司的足迹,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企业,这个企业地址和公司名称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面向的市场和工作的战场也在变。

一、裂变

“中国要有自己的原子弹”!伟人毛泽东心中酝酿已久的发展自己的核力量的想法在1955年1月15日正式启动,领袖的高瞻远瞩就此拉开了中国核工业人第一次创业的序幕。就像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河北中核岩土工程公司人的命运就与这条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造原子弹需要铀,铀是核裂变反应的主要材料,我们没有,怎么办?找!

具体组织领导全国核工业的设计和发展工作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将指挥棒指向铀矿山和铀水冶厂建设,1958年开始在湖南组建成立中南矿业公司勘测队,勘测队也就是河北中核岩土工程公司的前身

公司大事记显示,这支队伍最初几年一直在增加人员,当人员扩大到700多人的规模后分散部分人到江西、新疆、四川等不同的地质队。河北中核岩土工程公司这支主力部队1963年与江西勘察队合并,合并后的勘察队设在湖南衡阳,更名为“七○九勘察队”,1965年下半年,七○九勘察队由湖南衡阳迁往江西南昌。1969年10月,二机部第一设计院、第三设计院、七○九勘察队合并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当年12月迁至湖南省衡阳市,七○九勘察队更名为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勘察大队。

这些变迁的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公司现任副总工程师汤亚琦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公司第二代勘察人,他说每当有人问起他是哪里人时总是不知该如何向别人介绍,因为父母单位分分合合、驻地几经搬迁,自己出生在湖南,随父母在江西读过小学、在湖南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现在又在石家庄安家。“我们单位和我同龄的这拔人是飘泊的、没有乡愁概念的一群人”,他如是说。

已经八十多岁,在本单位工作了五十多年的老专家李启国虽然早已退休,但还会时常来公司办公室走走、遇年轻人请教技术难题时会不吝赐教给予指导。老人说,“我们上大学那会儿每天都唱《勘探队员之歌》,那个时期的这首歌和七十年代末一部电影《李四光》让无数热血青年选择了地质勘探这个行业,说起来好像挺浪漫的,其实做起来是很艰苦的。测量进山基本是靠人的两条腿,钻机上山大多靠人的双肩,从一个山头转向另一个山头、从一个矿转战到另一个矿,不管是留苏回国的工程师、刚跨出校门的年轻技术人员还是从地方上招收的工人、从部队转业的军人,没人喊过苦和累,对待工作都很认真负责”。

谈到当初“基本上是每年年初出门、年末才能回家学习和休整”这个话题,有人开起了玩笑,“夫妻搭档、双职工家庭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不用多说什么,所有的付出、理想等等在这首《勘探队员之歌》中都有答案。

1964年10月16日,飞腾的蘑菇云,让中国扬眉、令世界瞩目,更让为之付出过努力的人们振奋和自豪。

272、279、721、796……,在不知情人的眼里,这些就是几个数字。在老一辈勘察人员的心中,这些由他们亲手勘测过的以数字命名的铀矿山和铀水冶厂,将密林深处地下的铀矿石转化为宝贵燃料,是蘑菇云的生命之源,更是见证了自己的青春、热情、智慧和汗水的圣地。

在2008年公司成立五十周年庆典会上,当李启国老人作为老一辈代表接过公司现任总经理赵在立向其颁发的荣誉证书时,眼中噙满泪水。心中的感慨大概只有老人自己才分辨得清!

二、转变

发展经济的体制改革早在1981年就开始了,勘察队由以军为主转向保军转民的服务方向,1984年完全转为以民为主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体制。几十年按照上级指定的任务出队和收队、不用考虑工资从哪里来的日子没有了。

那时候上级能做到的也就是颁发勘察大队一个“甲级勘察单位证书”,批准勘察大队对外启用“核工业部第四勘察院”的名称,算是发给的一个闯市场的通行证。

1987年担任第三任勘察大队队长一职的李忠海一直记着这么一件事。第二天就到了要发工资的日子,因为工资来源没有着落,经营科长给一个项目业主打电话催要工程款,对方很不客气地回敬一句“你们就等着吃这一口活命啊”。

“听了这句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话虽难听但真是这样,勘察队84年底财务从设计院独立出来,85年开始往石家庄搬迁,没有事业费,一点点老本吃完后养家糊口全靠自己在地方上找项目。我们是吃了上顿就急着找下顿,不能让这支队伍散了啊。”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经·系辞》

正如刘欢的励志歌曲《从头再来》唱的那样,“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我不能随波浮沉,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对于核工业部第四勘察院,此“从头再来”就是特定时期的第二次创业,“走入市场、走出困境”,为了那些期待眼神。

1986年3月,勘察院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以经济责任制为主的多项管理制度。参与市场竞争、为顾客服务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观念。

没有地方保护和人脉优势,他们就凭借与设计单位有过良好合作的便利条件在当地、在大城市抢占市场,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老军工不怕吃苦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承揽一般单位不愿意干或干不了的项目。

大城市建设项目多,顾伯勤、蒋宗羽、李忠海等老一辈人是公司上海办事处(公司)、北京办事处(公司)、深圳公司创建成立时的第一代经营人。说起当年创业的艰难,身为知识分子的他(她)们感受最深的不是辛苦劳累而是“不得不放下所谓的自尊心求人说好话”,但“能为单位的生存尽一份力也值”。

在外地经营不易,在当地也不例外。

当时的部属单位承担的是部里指定的任务,尽管居住生活在地方,但无论行政还是项目方面与地方上基本无交往。要想在地方上承揽项目并立足,就要让地方父母官、业主见识你的本事。

“高度96米的河北省电力调度楼现在看来不算高和大,但在八十年代初期是属于河北省第一代高层了,没有几家敢承接,因为当时高层建筑物地基勘察、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在河北省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项目勘察负责人之一、现已八十多岁高龄的汤福南老人说起公司办公楼西北方向距离不足千米已建成二十多年的这幢楼,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

通过这个项目,他们又相继承担了省内邢台、廊坊等城市电力调度楼勘察、地基处理、降水施工等工程。在承担其他高层建筑的勘察过程中,通过对多种勘察手段的实施以及合理的分析论证,提高了石市地层普遍采用的承载力标准,为用户节约了投资,也赢得了后续中山大厦、广安大厦、佳城大厦、中山大厦、东海大厦等30多栋楼高22~33层的高层勘察项目。

“也就是那个时期工程地质勘察逐渐成为单位的主导专业,为单位的稳定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水文地质勘察及凿井专业曾经是勘察大队的最大专业,进入市场之后则逐渐萎缩而且工作艰难得多”。曾担任过很多年水文队队长的李忠海话语中有欣慰也透露着一丝遗憾。

刚搬迁到石家庄不久,给一家化肥生产企业打生活用水井,企业认可他们的技术与质量,但是项目完成了没钱可付,催要工程款要得急了企业先是表示用水泥抵债,行不通后最终用一辆车抵了工程款。

“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轿车、棉被甚至木耳、山药都曾被当成交换产物。那时候好多企业都很困难。”

在城镇供水水源地勘察和凿井已趋于终结的情况下,他们另辟市场,在内蒙为靠天吃饭的农牧民找水两年,打了十几眼井,不仅拓宽了公司经营地域,更为解决当地用水困难、滋润农牧民生活立下了功劳。说起在内蒙的那些事,爱喝酒吃肉的男士喜欢说起每打出一眼水井老百姓杀羊摆酒请客“一些喝着酒的人突然出溜到了地下”、“一段时间后,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羊味”那些趣事。刚毕业分配到单位不久的女孩子则说“有时苦闷孤独得想哭”。李队长算的却是一本经济账,成本高、收费低廉,其实单位的利润很有限。

不过那时候有项目做就已经很不错了。在国家工程建设项目有限的大环境下,僧多粥少是不争的现实。别的办法也尝试过,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建镀膜玻璃厂……,但最终还是没能走多远。这让当时的决策者认清了一点,与其跟在外面几个“能人”的屁股后面在陌生的领域折腾,不如干好老本行,拓宽专业领域,将部内的一些零星任务做好。

如今占公司业务量80%以上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专业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完成的部内一个中低放射性废液处置场项目单孔深达605米,钻探、止水、测试等技术创勘察院之最。

“如果没有当时的坚守,就没有今天的中核岩土工程公司”。这是八二年分配到勘察院工作的杨女士在参加2010年河北省国防工办组织的“敬业爱岗”演讲比赛时对于《幸福坚守》的切身体会。

三、蜕变

相较于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文社会的生活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一次机遇、一次挑战可能就意味着一次脱胎换骨的剧变。

“普天之下,善于利用时机者始能得到”----[英]艾略特《亚当·比德》

1994年年底是核工业第四勘察院走向核电领域的里程牌。

一份来自系统内的“秦山核电扩建CANDU6主体厂房及群房初步勘察”项目邀请函摆在院长罗义贵、总工陈宝儒的眼前。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也是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最大贸易项目,时间紧、要求高,四勘院从未做过,接还是不接?

“核电勘察市场是一个新的领域,目前只有极少的指定的几家在做,现在赶上这样难得的机会,项目一定要接,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班子达成共识后,单位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动员起来了,倾其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全力支持该项目建设。

“那架式就像单位搬迁到了现场办公”。所有的工作、资源配置都围绕着工程副总指挥、项目总工李启国的策划和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如期完成,专家评审意见为“本项成果为我国核电厂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我国除大亚湾核电建设较早,其次就是秦山核电了。秦山初勘这第一炮打响了,之后几年又承接了该核电站的详勘、海堤勘察、厂区边坡勘察、土石方开挖阶段地质编录等全过程工作,基本涵盖了项目各阶段,不仅获得了国优勘察奖,而最主要的是积累了不少核电厂勘察经验,这才是最大的财富。”李老总一席话道出了公司承接第一个核电项目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蓝图让这些经验很快变成了新的机遇和财富。1997年通过招投标获得了连云港核电勘察与海域、陆域测量项目,通过此项目为他们随后全面进军核电奠定了与设计院及业主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职工代表大会上,“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核为本、多元经营”的生产经营之道成为大家的共识。

“哪里准备建核电站,哪里就有我们的项目部”。

秦山项目部、连云港项目部、三门项目部、海阳项目部……----沿海的点,湖北咸阳、湖南岳阳常德、江西彭泽……----内陆的点,几年的时间他们完成了四十多个在建和拟建核电站建设点的排兵布阵。

八七年分配到本单位、改制后上任的总经理赵在立直言“那几年虽然很忙但公司日子比较好过,每年核电业务量占到公司的一半以上,直到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无异于一副清醒剂,惊醒了许多人。鸡蛋不放在一个蓝子里,搞理财的人都这么说,对企业同样适用。他们没有因为核电大发展而放弃工民建市场,相反还拓展了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拓展了地灾方面的专业领域,继承并拓宽了全国铀矿采矿权核查及矿山恢复治理方案评估等专业领域,从而保证了公司随后几年整体经营业务的基本稳定。

有序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机制。走进市场近二十年了,工程干了不少,但领导和员工都感觉个人收入上不去、单位也没有多少积累。显然,身处市场却还按计划经济时代行事是不合拍的。市场上挣的钱很大部分用在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其福利的补差、无专业技能无岗位人员工资上,沉重的包袱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又一次面临思想观念的大抉择。改制,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企业进步的要求。但要放弃国有身份,国企成为股份制企业,国企的知识分子成为合同制员工,在观念上不是很容易就能被接受的。

“不过改制时绝大多数技术人员都留下了,这是公司的宝贵财富”,赵总说。

2005年5月,改制后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挂牌。百余人的骨干队伍,轻装上阵,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延伸核相关上下游铀矿冶及核废物处置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新政、以科技求发展的战略等等,如同隐形的翅膀,带领他们遨游在国家工程建设的领域。

2008年首次产值过亿,以后逐年增加,公司的积累和员工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改制后完成的工程中五十多项获国家、部级、省级科技进步奖和优质工程奖。参与编制和审核了3项行业、省及国家标准,编写了1项国家标准。荣获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授予的“优秀勘察设计企业”、“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中国勘察设计行业创优型企业”等称号,为河北省“百家专业优势建筑企业”。

四、应变

“明月辉映城镇港湾,华夏核电缤纷璀璨……”,上下班时间,中核岩土工程公司的办公楼楼道内喇叭中都传出《核工业之歌》的旋律,这是来自公司大股东核四院的定点播放。核电建设是核工业的再一次创业,而且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和蘑菇云一同被铭记当之无愧。

有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通过三十年的发展,国家核电建设格局在改变,竞争不可避免地在各层面展开。未来国家还要大力发展核电,当一个企业的传统优势不再,如何继续做下去?

“现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应付变化” ——卡斯特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过:“将我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以后,我将仍是一个钢铁大王。”显然,此语道出的是人的重要。未来谁能留住人才、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谁就获得了制胜的法宝。

在核电发展前十年,能为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竞争对手有限且产品不能轻易模仿,这些当年可以称之为核心竞争力,现在已无任何优势。民用市场的竞争则没有停止的时候。

班子成员心里都明白,抓住了人、抓住了业务,就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核电项目要搞差异化竞争、做大的同时“做深做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做大----市场进一步扩大做强,做广----扩展专业领域对核电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岩土工程服务,做深----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满足设计院的特殊要求。其他领域则要在延伸产业链、专业领域扩展方面努力。

这些需要的是体制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创新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二选择!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沉溺于过去的成绩,对未来有清醒的认识,紧跟时代的步伐。虽然任重道远,但档不住中核岩土人迈向“百年企业”的步伐!

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有理由相信,历经风雨57年、与中国核工业建设事业息息相关的中核岩土,一定会再创佳绩、高歌猛进!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